-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投[10/30]
-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数[10/30]
-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10/30]
-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杂[10/30]
-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10/30]
-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版面费[10/30]
“乐融东西”第五届纽约中国当代音乐节首套音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海外网10月13日电 当地时间10月9日下午3时,纽约中国当代音乐节(China Now Music Festival)的首套音乐会节目“北京故事”在林肯中心爵士乐中心的玫瑰剧场(Rose Theater, Jazz at Lincoln Center)
海外网10月13日电 当地时间10月9日下午3时,纽约中国当代音乐节(China Now Music Festival)的首套音乐会节目“北京故事”在林肯中心爵士乐中心的玫瑰剧场(Rose Theater, Jazz at Lincoln Center)成功举行。纽约中国当代音乐节今年迎来五周年,由巴德音乐学院美中音乐研习院携手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以三套精心策划、独具一格的音乐会节目诠释“乐融东西”(East of West)的主题,以此庆祝两校合办的“中国音乐发展计划”五周年。
本场音乐会中,郭文景的歌剧新作《骆驼祥子》选曲及叶小纲的《第二交响曲“长城”》首次在美国的舞台上演出,美国观众赞叹能在纽约欣赏到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作品,音乐厅掌声雷动。指挥家、纽约中国当代音乐节艺术总监蔡金冬执棒巴德当代乐团(The Orchestra Now),携手男高音歌唱家李毅、女高音邓曼丽、青年钢琴家鞠小夫、吹管大师郭雅志、二胡演奏家杨飞飞等共同出演。
当天,音乐会在阿甫夏洛穆夫(Aaron Avshalomov)所作的《北京胡同》中拉开帷幕,这位俄国出生的犹太裔美国作曲家自1918年起在中国生活了30年,成为开拓中国现代音乐的领军人物之一。《北京胡同》作于1931年,首演于1933年,如一卷西方人眼中的老北京街巷的交响音画,描绘了从清晨的寺庙钟声到街道小贩的叫卖声,从京剧的抒情曲调到令人难以忘怀的送葬鼓声,最终音乐把我们带回了开始时的宁静北京。听众的心也随着美妙的音乐声开始畅游。紧随其后,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故事精髓以歌剧的形式首次登上美国的交响乐舞台,中国作曲家郭文景于2013-14年间创作的这部作品捕捉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京的氛围,同时发挥了西方歌剧的特长。作曲家为本届音乐节特别节选的四个乐章,以祥子与虎妞之间的婚姻悲剧为故事线展示歌剧所具备的戏剧性、抒情性和交响性,男女主人公分别由男高音歌唱家李毅和女高音邓曼丽饰演。两位歌唱家惟妙惟肖的表演和功力十足的演唱把音乐厅观众的心紧紧地拴入了故事情节里。观众时而为虎妞假装怀孕而窃笑,时而为祥子的悲剧人士而悲泣。四个乐章结束后音乐厅观众的叫好声此起彼伏。
下半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叶小纲所作的《第二交响曲“长城”》通过本次音乐节进行美国首演。这部大型作品为钢琴、声乐、民乐及交响乐队而作,以长城这一中华民族宏伟壮丽的物质和精神的象征为题材,全曲共分九段,吸取了汉、回、满、蒙、维吾尔等民族以及西亚地区、陕西、山西、甘肃、河北、东北等地的民间音乐,以及京剧、秦腔、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戏曲和说唱音乐素材,力图融合出一幅有深度和广度,纵横驰骋于时间和空间的音响画面。从二胡的独奏到中国笛子、埙、琵琶、马头琴以及男女生独唱,各个乐章尽显独特的名族韵味,而钢琴的使用也是这个曲子的一大亮点,钢琴独奏和打击乐错落有致,此起彼伏,让观众畅游在长城内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而赞叹。美国观众Loretta Tolliver 说她非常喜欢今天的音乐会。她之前去过北京,在那里看过一个歌剧。当她听说这次的纽约中国当代音乐节有“北京故事”的主题就非常兴奋地想来听了。她十分喜欢中国音乐的旋律。
音乐会开场时,巴德音乐学院美中音乐研习院院长、纽约中国当代音乐节艺术总监蔡金冬介绍:“何为东方?何为西方?我们希望在今年的音乐节中为大家展现出新的诠释。 ‘乐融东西'的寓意是既在音乐传统和历史中展示不同的边界,又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消释人为的边界。”
纽约中国当代音乐节的另外两套音乐会节目歌剧《画皮》和“东行乐记”将分别于10月15日和22日在林肯中心上演。本届音乐节的三套节目各有特色,从西方作曲家汲取中华文化元素写就的作品,到中国音乐家融合东西方艺术色彩而绘制的新作,观众既能领略中国器乐与西方管弦乐团的巧妙相融,又能聆听中西方声乐演唱的激情碰撞。
文章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zyylxyxb.cn/zonghexinwen/2022/1017/635.html